9月2日夜間,今年第11號臺風“??庇膳_風級加強為強臺風級。當日21時8分,一只“海燕”從博鰲國家級機動氣象觀測基地展翅高飛,在“蘇拉”“??钡榷嗯_風背景下,開展南海臺風機動觀測作業(yè)。這是機動氣象觀測業(yè)務試運行后,中國氣象局首次針對南海臺風開展基于大型無人機的有效機動觀測業(yè)務,并與北斗導航平漂探空、地基遙感垂直觀測系統(tǒng)、“中山大學號”科學考察船等多種探測手段形成多臺風背景下的立體協同觀測網。
9月2日21時8分,海燕號Ⅰ型高空大型無人機攜帶20枚下投探空儀起飛。到達既定區(qū)域后,自21時53分起,10枚探空儀在既定時間、地點陸續(xù)投放,一組組氣象觀測數據實時傳回地面指揮系統(tǒng),數據產品通過機動觀測指揮平臺從海南省機動觀測業(yè)務分中心傳輸至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以下簡稱“探測中心”),并分發(fā)至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tǒng)數值預報中心、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和上海臺風研究所等單位開展分析應用。
“此次無人機機動觀測獲取到多臺風背景下的風、溫、濕、壓等大氣基本要素廓線,累計2.2萬余條有效觀測數據?!碧綔y中心基地室主任趙培濤表示,基于9公里分辨率南海臺風數值預報系統(tǒng)(CMA-TRAMS)模式同化預報試驗結果顯示,“??备呌谄鞣较蛞苿?,登陸后風雨影響更顯著,這為提高臺風路徑和強度預報準確率提供了數據支撐。
近日,中國氣象局在廣東開展北斗導航平漂探空監(jiān)測臺風“蘇拉”“海葵”,同時利用廣東河源、清遠垂直觀測站云雷達、風廓線雷達及微波輻射計開展臺風外圍云系、垂直風場精細化觀測,獲取云高、云量及云垂直動力結構、風場精細化演變觀測結果?!爸猩酱髮W號”海洋科考船在海南三亞外海利用自動氣象觀測站、風廓線雷達、通量觀測系統(tǒng)等,開展臺風背景下海面氣象和海氣通量要素觀測,為研判臺風發(fā)展趨勢提供有效觀測數據。結合此次南海臺風機動觀測作業(yè),中國氣象局正借助多種探測手段進一步打造多要素、多角度、多方位的機動觀測業(yè)務體系,逐步建立健全機動高效、協同融合、科學布局的智控機動觀測網絡。
9月3日0時4分,“海燕”歸巢,2023年南海臺風觀測業(yè)務首飛順利完成。未來,它還將持續(xù)發(fā)揮機動觀測對臺風監(jiān)測預報服務的效益。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2417號